據李時珍于《本草綱目》石部第十卷,對麥飯石的名稱,顏色,形狀,結構,產出的地貌條件,原巖等均做了詳細的描述,概括為如下三點:1. 麥飯石以象形而命名。“如握了一團米飯,有顆粒如豆如米,其色黃白”。2. “麥飯石處處山溪中有之,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或如鵝卵,或如蠱,或如餅”。3. 溪間麻石中尋有此狀者,即是。左方云,“曾作磨者佳,誤矣,此石不作磨。若無此石,但以舊面磨近齒處石代之,取其有麥性故耳。” 從這些描述來看——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石英二長巖等(有的地區,俗稱麻石,新鮮巖石可作磨),處于山溪中半風化黃白色的礫石,即為麥飯石,巖石風化后確實象麥飯團。所以稱之為麥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