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間歇反應中,物料從常溫加熱至 120℃再冷卻,溫度循環劇烈。這款電極經 1000 次 - 10℃至 130℃溫度沖擊測試無損壞,玻璃膜采用梯度升溫鍛造工藝,抗熱震性能提升 50%。其內置的溫度記憶芯片,能存儲前面?3 次溫度循環數據,輔助修正測量偏差,在 80℃→120℃→60℃的循環中,數據重復性達 ±0.01pH。使用時需避免電極在高溫下突然接觸冷水,應遵循 5℃/ 分鐘的降溫速率,適配聚合反應釜、批次式中和罐等設備。
化工蒸餾塔操作中,塔頂溫度常隨餾分變化在 80-150℃波動,對 pH 電極溫度響應要求嚴苛。該電極采用動態溫度補償算法,補償速率達 10 次 / 秒,在 100℃±20℃波動區間,測量誤差≤±0.02pH。其耐高溫電纜可承受 180℃短期烘烤,在塔頂蒸汽冷凝區安裝時,需確保電極探頭完全浸沒在液相中,避免氣相高溫損壞膜層。建議每運行 100 小時用 100℃熱水沖洗,去除表面結垢,適用于乙醇蒸餾、芳烴分離等溫度多變場景。
pH 電極響應時間≤3 秒,內置溫度補償模塊,自動校正溫差對測量的影響。舟山信息化pH電極
氟離子電極在牙膏檢測中發揮重要作用,因含氟牙膏需控制氟含量(0.05%~0.15%)。檢測時將牙膏稀釋 100 倍,加 TISAB 后測定,電極法相對標準偏差<1%,遠優于比色法(3%~5%)。某牙膏廠采用該法后,質量控制效率提升 3 倍,確保產品合規。低溫環境(如 0~10℃)會延長氟離子電極響應時間,10??mol/L 溶液中響應時間從 2 分鐘增至 5 分鐘,這是因離子擴散速率降低。此時可通過預熱樣品至室溫(25℃±2℃)或提高 TISAB 濃度(增加離子強度)改善,某冷藏食品檢測案例中,經處理后響應時間恢復至 2 分鐘內,誤差<1%。普陀區國內pH電極pH 電極潮濕環境需檢查電纜防水接頭,避免冷凝水導致短路。
化工低溫乙烯聚合反應釜中,溫度 - 80℃至 - 70℃,高壓乙烯環境要求極低溫密封。這款耐低溫電極采用金屬密封結構,-80℃、3.0MPa 乙烯中可長期運行,電解液選用四氫呋喃基配方,低溫流動性好。其溫度補償范圍擴展至 - 100℃-50℃,在 - 75℃時補償誤差≤±0.02pH,外殼選用奧氏體不銹鋼,低溫下無脆化風險。安裝時需預冷至 - 50℃再升壓,避免溫度驟變,適用于低壓聚乙烯生產。化工高溫氧化鋁焙燒窯尾氣系統中,洗滌液溫度 80-90℃,含氟化物需抗腐蝕。這款電極的玻璃膜采用抗氟化設計,在 85℃、5% 氫氟酸溶液中浸泡 100 小時無腐蝕,溫度補償誤差≤±0.01pH。其液接界采用陶瓷 - 聚四氟乙烯復合結構,抗氟離子堵塞能力強,在連續運行中,維護周期達 720 小時。安裝時需遠離氟化鋁結晶區,每 24 小時用 80℃稀硫酸沖洗,適用于氧化鋁焙燒、氟化鋁生產尾氣處理。
液接界是pH電極電解液與被測介質的“離子通道”(如陶瓷、聚四氟乙烯材質),其功能是通過K?、Cl?等離子遷移形成穩定液接電位。壓力對其的影響表現為:孔隙物理壓縮:常規陶瓷液接界的孔徑約2-5μm,當壓力升高1MPa時,孔徑會被壓縮至1.5-4μm(壓力越高,壓縮越明顯)。孔隙縮小會降低離子遷移速率——壓力每升高1MPa,液接界的離子傳導效率下降5-10%,導致液接電位穩定性變差(如在3MPa下,液接電位波動從±1mV增至±5mV,對應pH波動±0.017至±0.085)。高壓下的“堵塞風險”:若被測介質含顆粒物(如泥漿、懸浮液),高壓會將顆粒物“壓入”液接界孔隙(類似“高壓過濾”)。例如在2MPa壓力下,直徑1μm的顆粒物可能嵌入陶瓷孔隙,導致液接界完全堵塞,此時測量電路會因“斷路”顯示錯誤值(如固定在pH=14或pH=0)。pH 電極測量范圍 0-14pH,精度 ±0.01 級,支持強酸強堿環境穩定檢測。
pH電極的材料選擇和結構設計決定了其對介質的“抵抗能力”,是耐受性的“先天條件”。敏感膜材料:普通玻璃膜(如鋰玻璃)適用于常規水溶液,但對氟化物、強堿耐受性差;特殊改性玻璃(如低鈉玻璃)可提升耐堿性,而固態聚合物膜(如PVC膜)則對有機溶劑更耐受。敏感膜的厚度和均勻性也會影響其抗磨損能力。參比系統設計:參比電極的填充液(如KCl溶液)若與介質不兼容(如介質含Ag?會與Cl?反應生成沉淀),會堵塞隔膜;隔膜材料(如陶瓷、聚四氟乙烯)的耐腐蝕性和透氣性需與介質匹配,否則易被侵蝕或堵塞。外殼與密封材料:外殼材質(如聚砜、不銹鋼、玻璃)需耐受介質腐蝕,例如聚砜不耐受強溶劑,而不銹鋼在酸性環境中易生銹;電極的密封膠若不耐介質,會導致內部進水或填充液泄漏。pH 電極水產養殖需 24 小時連續監測,異常值需聯動增氧機報警。舟山信息化pH電極
pH 電極符合 RoHS 環保標準,無鉛無鎘材質,生產過程綠色無污染。舟山信息化pH電極
按pH電極使用強度調整校準頻率。使用越頻繁,電極的物理損耗和化學消耗越大,需匹配更高的校準頻率。連續在線監測(如工業管道、反應釜實時監控):電極長期浸泡在介質中,參比液持續滲漏(即使是凝膠型也會緩慢流失),敏感膜持續與介質反應,斜率衰減更快。建議固定周期校準:極端環境8-12小時/次,一般環境24-48小時/次,同時記錄每次校準的斜率變化(正常應保持95%-105%),若斜率下降至90%以下,需縮短校準間隔。間歇式離線測量(如實驗室取樣檢測):電極使用后通常會被存放,但若存放不當(如干燥放置導致膜脫水),下次使用前需校準。建議每次使用前校準1次,若當天連續測量同一類樣品,可每5-10個樣品后用緩沖液驗證,偏差>0.05pH時重新校準,避免頻繁校準導致的膜疲勞。低頻率使用(如每月只有幾次):電極長期閑置可能導致參比液分層、膜表面老化,使用前需先活化(浸泡在3mol/LKCl中2小時),再進行兩次校準(初次校準后間隔10分鐘復校,確保數據穩定),之后每次測量前簡單驗證(用一種緩沖液檢查偏差)即可。舟山信息化pH電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