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切割作為半導體制造流程中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芯片的良率與性能。中清航科憑借多年行業積淀,研發出高精度激光切割設備,可實現小切割道寬達 20μm,滿足 5G 芯片、車規級半導體等領域的加工需求。其搭載的智能視覺定位系統,能實時校準晶圓位置偏差,將切割精度控制在 ±1μm 以內,為客戶提升 30% 以上的生產效率。在半導體產業快速迭代的當下,晶圓材料呈現多元化趨勢,從傳統硅基到碳化硅、氮化鎵等寬禁帶半導體,切割工藝面臨更大挑戰。中清航科針對性開發多材料適配切割方案,通過可調諧激光波長與動態功率控制技術,完美解決硬脆材料切割時的崩邊問題,崩邊尺寸可控制在 5μm 以下,助力第三代半導體器件的規模化生產。5G射頻芯片切割中清航科特殊工藝,金線偏移量<0.8μm。蘇州12英寸半導體晶圓切割廠
8 英寸晶圓在功率半導體、MEMS 等領域仍占據重要市場份額,中清航科針對這類成熟制程開發的切割設備,兼顧效率與性價比。設備采用雙主軸并行切割設計,每小時可加工 40 片 8 英寸晶圓,且通過優化機械結構降低振動噪聲至 65 分貝以下,為車間創造更友好的工作環境,深受中小半導體企業的青睞。晶圓切割工藝的數字化轉型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清航科的切割設備內置工業物聯網模塊,可實時采集切割壓力、溫度、速度等 100 余項工藝參數,通過邊緣計算節點進行實時分析,生成工藝優化建議。客戶可通過云端平臺查看生產報表與趨勢分析,實現基于數據的精細化管理。鹽城碳化硅半導體晶圓切割廠切割冷卻液在線凈化裝置中清航科研發,雜質濃度自動控制<1ppm。
為提升芯片產出量,中清航科通過刀片動態平衡控制+激光輔助定位,將切割道寬度從50μm壓縮至15μm。導槽設計減少材料浪費,使12英寸晶圓有效芯片數增加18%,明顯降低單顆芯片制造成本。切割產生的亞微米級粉塵是電路短路的元兇。中清航科集成靜電吸附除塵裝置,在切割點10mm范圍內形成負壓場,配合離子風刀清理殘留顆粒,潔凈度達Class 1標準(>0.3μm顆粒<1個/立方英尺)。中清航科設備內置AOI(自動光學檢測)模塊,采用多光譜成像技術實時識別崩邊、微裂紋等缺陷。AI算法在0.5秒內完成芯片級判定,不良品自動標記,避免后續封裝資源浪費,每年可為客戶節省品質成本超百萬。
面對高溫高濕等惡劣生產環境,中清航科對晶圓切割設備進行了特殊環境適應性改造。設備電氣系統采用三防設計(防潮濕、防霉菌、防鹽霧),機械結構采用耐腐蝕材料,可在溫度 30-40℃、濕度 60-85% 的環境下穩定運行,特別適用于熱帶地區半導體工廠及特殊工業場景。晶圓切割的刀具損耗是影響成本的重要因素,中清航科開發的刀具壽命預測系統,通過振動傳感器與 AI 算法實時監測刀具磨損狀態,提前 2 小時預警刀具更換需求,并自動推送比較好的更換時間窗口,避免因刀具突然失效導致的產品報廢,使刀具消耗成本降低 25%。中清航科推出晶圓切割應力模擬軟件,提前預判崩邊風險。
中清航科的晶圓切割設備通過了多項國際認證,包括 CE、FCC、UL 等,符合全球主要半導體市場的準入標準。設備設計嚴格遵循國際安全規范與電磁兼容性要求,可直接出口至歐美、日韓等地區,為客戶拓展國際市場提供設備保障。在晶圓切割的刀具校準方面,中清航科創新采用激光對刀技術。通過高精度激光束掃描刀具輪廓,自動測量刀具直徑、刃口角度等參數,并與標準值對比,自動計算補償值,整個校準過程只需 3 分鐘,較傳統機械對刀方式提升效率 80%,且校準精度更高。中清航科晶圓切割代工廠通過ISO14644潔凈認證,量產經驗足。淮安藍寶石晶圓切割代工廠
12英寸晶圓切割中清航科解決方案突破產能瓶頸,良率99.3%。蘇州12英寸半導體晶圓切割廠
為幫助客戶應對半導體行業的技術人才短缺問題,中清航科推出 “設備 + 培訓” 打包服務。購買設備的客戶可獲得技術培訓名額,培訓內容涵蓋設備操作、工藝調試、故障排除等,培訓結束后頒發認證證書。同時提供在線技術支持平臺,隨時解答客戶在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隨著半導體器件向微型化、集成化發展,晶圓切割的精度要求將持續提升。中清航科已啟動亞微米級切割技術的產業化項目,計劃通過引入更高精度的運動控制系統與更短波長的激光源,實現 500nm 以內的切割精度,為量子芯片、生物傳感器等前沿領域的發展提供關鍵制造設備支持。蘇州12英寸半導體晶圓切割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