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半導體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產品迭代周期不斷縮短,這對晶圓切割的快速響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中清航科建立了快速工藝開發團隊,承諾在收到客戶新樣品后 72 小時內完成切割工藝驗證,并提供工藝報告與樣品測試數據,幫助客戶加速新產品研發進程,搶占市場先機。晶圓切割設備的操作安全性至關重要,中清航科嚴格遵循 SEMI S2 安全標準,在設備設計中融入多重安全保護機制。包括激光安全聯鎖、急停按鈕、防護門檢測、過載保護等,同時配備安全警示系統,實時顯示設備運行狀態與潛在風險,確保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與設備的安全運行。中清航科聯合高校成立切割技術研究院,突破納米級切割瓶頸。紹興12英寸半導體晶圓切割代工廠
為幫助客戶應對半導體行業的技術人才短缺問題,中清航科推出 “設備 + 培訓” 打包服務。購買設備的客戶可獲得技術培訓名額,培訓內容涵蓋設備操作、工藝調試、故障排除等,培訓結束后頒發認證證書。同時提供在線技術支持平臺,隨時解答客戶在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隨著半導體器件向微型化、集成化發展,晶圓切割的精度要求將持續提升。中清航科已啟動亞微米級切割技術的產業化項目,計劃通過引入更高精度的運動控制系統與更短波長的激光源,實現 500nm 以內的切割精度,為量子芯片、生物傳感器等前沿領域的發展提供關鍵制造設備支持。宿遷半導體晶圓切割晶圓切割大數據平臺中清航科開發,實時分析10萬+工藝參數。
磷化銦(InP)光子晶圓易產生邊緣散射損耗。中清航科采用等離子體刻蝕輔助裂片技術,切割面垂直度達89.5°±0.2°,側壁粗糙度Ra<20nm,插入損耗降低至0.15dB/cm。中清航科SkyEye系統通過5G實時回傳設備運行數據(振動/電流/溫度),AI引擎15分鐘內定位故障根因。遠程AR指導維修,MTTR(平均修復時間)縮短至45分鐘,服務覆蓋全球36國。基于微區X射線衍射技術,中清航科繪制切割道殘余應力三維分布圖(分辨率10μm),提供量化改進方案。客戶芯片熱循環壽命提升至5000次(+300%),滿足車規級AEC-Q104認證。
在碳化硅晶圓切割領域,由于材料硬度高達莫氏 9 級,傳統切割方式面臨效率低下的問題。中清航科創新采用超高壓水射流與激光復合切割技術,利用水射流的冷卻作用抑制激光切割產生的熱影響區,同時借助激光的預熱作用降低材料強度,使碳化硅晶圓的切割效率提升 3 倍,熱影響區控制在 10μm 以內。晶圓切割設備的可靠性是大規模生產的基礎保障。中清航科對中心部件進行嚴格的可靠性測試,其中激光振蕩器經過 10 萬小時連續運行驗證,機械導軌的壽命測試達到 200 萬次往復運動無故障。設備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突破 1000 小時,遠超行業 800 小時的平均水平,為客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產保障。8小時連續切割驗證:中清航科設備溫度波動≤±0.5℃。
針對小批量多品種的研發型生產需求,中清航科提供柔性化切割解決方案。其模塊化設計的切割設備可在 30 分鐘內完成不同規格晶圓的換型調整,配合云端工藝數據庫,存儲超過 1000 種標準工藝參數,工程師可快速調用并微調,大幅縮短新產品導入周期,為科研機構與初創企業提供靈活高效的加工支持。晶圓切割后的檢測環節直接關系到后續封裝的質量。中清航科將 AI 視覺檢測技術與切割設備深度融合,通過深度學習算法自動識別切割面的微裂紋、缺口等缺陷,檢測精度達 0.5μm,檢測速度提升至每秒 300 個 Die,實現切割與檢測的一體化流程,避免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造成的浪費。中清航科晶圓切割機支持物聯網運維,故障響應速度提升60%。常州碳化硅線晶圓切割劃片
切割機預測性維護平臺中清航科上線,關鍵部件壽命預警準確率99%。紹興12英寸半導體晶圓切割代工廠
8 英寸晶圓在功率半導體、MEMS 等領域仍占據重要市場份額,中清航科針對這類成熟制程開發的切割設備,兼顧效率與性價比。設備采用雙主軸并行切割設計,每小時可加工 40 片 8 英寸晶圓,且通過優化機械結構降低振動噪聲至 65 分貝以下,為車間創造更友好的工作環境,深受中小半導體企業的青睞。晶圓切割工藝的數字化轉型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清航科的切割設備內置工業物聯網模塊,可實時采集切割壓力、溫度、速度等 100 余項工藝參數,通過邊緣計算節點進行實時分析,生成工藝優化建議。客戶可通過云端平臺查看生產報表與趨勢分析,實現基于數據的精細化管理。紹興12英寸半導體晶圓切割代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