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園的老茶館推出“潮汕茶文化劇本殺”,游客化身民國時期的茶商,在品茗過程中解開與茶葉貿易相關的謎題。劇本中融入潮汕功夫茶的沖泡禮儀、茶葉品種知識,讓玩家在沉浸式體驗中學習茶文化。街道旁的潮汕祠堂開設“家風學堂”,邀請當地老者講述家族故事、潮汕家訓。學堂還設置了“家風樹”互動墻,游客可將自己的家風感悟寫在特制的樹葉卡片上,掛在樹上,形成獨特的文化景觀。小公園的騎樓頂部,改造出多個“天空觀景臺”。游客登上觀景臺,可俯瞰整個放射狀的騎樓街區,360度欣賞建筑的穹頂雕花與街道人潮。觀景臺還配備AR設備,通過掃描建筑,即可呈現其百年前的歷史風貌。登上百貨大樓,俯瞰小公園的全貌風光。廣東情侶汕頭小公園之特色美食
近年來,汕頭對小公園開埠區進行了保育活化,以 “微更新”“微改造” 和 “繡花” 功夫,讓這片老城區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2016 年 8 月,小公園保育活化試點修繕工程啟動,同年 10 月,小公園中山紀念亭按 早的原始尺寸啟動重建。重建后的中山紀念亭采用從緬甸運來的有著 “千年不腐” 之名的柚木作為內部木結構材料,且采用榫卯結構修建,整個亭子無須使用一顆釘子。2017 年,重建后的中山紀念亭正式對外開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打卡,成為了小公園的熱門景點之一。廣東親子游汕頭小公園價錢晨曦中的小公園,寧靜而又充滿了希望。
小公園的廣場上,會不定期舉辦潮汕傳統美食文化節。美食節上,匯聚了潮汕各地的特色美食,除了常見的牛肉丸、粿條湯、蠔烙等,還有一些平時難得一見的傳統小吃。游客們可以一邊品嘗美食,一邊欣賞潮汕傳統的文藝表演,如潮劇選段、潮州音樂演奏等。美食文化節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旅游體驗,也促進了潮汕美食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小公園的騎樓建筑中,有一些被改造成了潮汕華僑歷史展覽館。展覽館通過圖片、文字、實物等多種形式,展示了潮汕華僑在海外的奮斗歷程、對家鄉的貢獻以及華僑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在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潮汕華僑背井離鄉、艱苦創業的故事,感受到華僑們對家鄉的深厚情感,以及華僑文化對汕頭城市發展的重要影響。
小公園的角落藏著一家潮汕魚飯體驗館,漁民們將新鮮海魚蒸熟后攤晾,保留 原始的海味。館內不僅展示魚飯的百年制作工藝,還設置互動體驗區,游客可親手腌制魚飯,在老師傅指導下掌握 “三蒸三晾” 的秘訣。品嘗時搭配潮汕獨特的紅豉油,咸鮮回甘的滋味里,藏著潮汕人靠海吃海的生存智慧。一家“潮汕傳統節慶體驗館”落戶小公園,全年模擬不同節日場景。春節的“營老爺”、端午的“賽龍舟”、中秋的“拜月娘”,游客不僅能觀賞表演,還能參與節日儀式,體驗潮汕節慶文化的豐富內涵。小公園的街道旁,設置“潮汕方言語音導覽樁”,游客掃碼即可收聽不同場景的方言講解。從商鋪吆喝到日常對話,生動展現潮汕方言的獨特魅力,幫助游客快速融入當地文化氛圍。騎樓間的“潮汕老廣告博物館”,收藏著民國時期的潮汕商品廣告海報、月份牌等。館內運用AI技術,讓靜態廣告“動”起來,重現當年的廣告宣傳場景,展現潮汕商業文化的歷史脈絡。汕頭小公園,是城市記憶的鮮活載體。
小公園的騎樓轉角處,有一家“潮汕老相機博物館”,收藏著海鷗、鳳凰等老式相機。館內還設有暗房體驗區,游客可學習膠片沖洗技術,用老式相機拍攝小公園的街景,感受傳統攝影的魅力。每逢 ,小公園會舉辦“潮汕文創市集”,除了傳統手工藝品,還涌現出許多創意產品:以潮汕祠堂為靈感的建筑積木、用潮繡工藝制作的手機殼、印有潮汕俗語的帆布包等,展現傳統文化的現 命力。一家“潮汕美食檔案館”用3D掃描技術,將潮汕傳統美食進行數字化存檔。游客戴上VR眼鏡,就能“品嘗”虛擬的潮汕美食,還能了解其制作工藝和歷史淵源,為非遺美食的傳承開辟新途徑。小公園的中山紀念亭,見證歲月的變遷。廣東情侶汕頭小公園之特色美食
汕頭小公園的布局,獨具匠心呈放射狀。廣東情侶汕頭小公園之特色美食
一家“潮汕音樂實驗室”,將潮州音樂與電子音樂融合。實驗室推出可穿戴的音樂裝置,游客戴上后,隨著在騎樓街區的行走,裝置會根據不同的場景播放相應的音樂:經過茶館時是悠揚的潮樂,路過美食街則切換成歡快的節奏。小公園的老民居被改造成“僑鄉民宿博物館”,每間客房都以不同年代的華僑家庭為主題布置。從民國時期的南洋風格到上世紀的簡約風格,游客入住時仿佛住進了華僑先輩的生活場景,還能翻閱復刻的僑批、老照片。街道上出現“潮汕方言挑戰”打卡點,游客通過方言朗讀潮汕童謠、俗語,完成挑戰可獲得“潮汕通”徽章。打卡點還設置了方言翻譯機,幫助游客理解潮汕話的趣味表達。廣東情侶汕頭小公園之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