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小公園,首先映入眼的簾的便是中山紀念亭。這座亭子始建于 1934 年, 初有假山、噴水池,還樹有 “萬國來朝” 牌,后來續建八角樓,紅柱綠瓦,四周筑石椅,名為 “中山紀念的”,俗稱小公園。在歷史的長河中,亭子歷經拆毀與重建,如今我們看到的亭子的,是 2016 年末再次重建后的的模樣。它不僅是小公園的 地標,更是汕頭歷史的見證者。每逢節假日,亭下總是聚集著許多市民和游客,大家在這里休憩、聊的天,感受著百載商埠的厚重與輝煌。晨曦中的小公園,寧靜而又充滿了希望。廣東短途汕頭小公園活動簡介
小公園周邊有一些學校,這些學校注重對學生進行潮汕文化的教育。學校會組織學生參觀小公園,讓他們親身感受家鄉的歷史文化底蘊。學生們在參觀過程中,不僅能了解到小公園的建筑特色、歷史故事,還能學習到潮汕的傳統技藝、民俗文化等。這種實地教育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傳承和弘揚潮汕文化。小公園的商業氛圍十分濃厚,這里有各種各樣的商店。除了傳統的潮汕手工藝品店、美食店,還有一些時尚的服裝店、飾品店等。不同類型的商店滿足了不同顧客的需求,使得小公園成為了一個購物的好去處。在購物的過程中,你還能感受到小公園獨特的商業文化,體驗到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魅力。廣東短途汕頭小公園活動簡介在小公園游玩,仿若置身于歷史長卷中。
小公園的街巷中,隱藏著不少傳統的潮汕茶館。這些茶館保留著老汕頭的風貌,八仙桌、長條凳,古色古香。茶客們圍坐在一起,看著茶藝師熟練地沖泡潮汕功夫茶,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從溫壺、置茶、注水,到刮沫、淋壺、分茶,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儀式感。在這里,人們不僅能品嘗到醇厚回甘的單叢茶,還能聽老茶客們講述小公園過去的奇聞軼事,感受 的潮汕茶文化。每年的潮汕 “營老爺” 活動,小公園都是熱鬧非凡的主場地之一。“營老爺” 是潮汕地區獨特的民俗祭祀活動,隊伍浩浩蕩蕩,抬著神像巡游街巷。身著傳統服飾的村民們敲鑼打鼓、舞龍舞獅,還有裝扮精致的標旗隊、彩船隊。當巡游隊伍經過小公園的騎樓街道時,鞭炮齊鳴,鑼鼓喧天,街道兩旁擠滿了圍觀的 ,整個小公園沉浸在歡樂喜慶的氛圍中,展現出潮汕民俗文化強大的生命力。
隨著保育活化工作的推進,小公園開埠區的文旅產業蓬勃發展。這里先后獲評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廣東省級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國家 AAA 級旅游景區等榮譽。2023 年,小公園全年總游客量達 1880 萬人次,文旅熱度高漲,人氣持續火爆。如今的小公園開埠區,有機融合了非遺展示、非遺文創活化等元素,打造了 “民俗特色文化” 經濟圈。通過舉辦各種文化惠民活動,如元宵燈會、文創墟市等,小公園逐漸樹立起自己的經濟文化品牌,讓更多人了解并愛上這片充滿魅力的老城區。漫步小公園,仿佛穿越回舊時繁華汕頭。
小公園的建筑上,有著許多精美的鐵藝裝飾。這些鐵藝欄桿、窗欞、門飾等,造型各異,有的是優雅的藤蔓花紋,有的是生動的花鳥圖案,還有的是簡約的幾何形狀。鐵藝工藝與騎樓的磚石結構相得益彰,既具有實用的防護功能,又展現出獨特的藝術美感,體現了潮汕工匠在建筑裝飾上的巧思與精湛技藝。小公園的周邊,有一些傳統的潮汕祠堂。這些祠堂建筑宏偉,雕梁畫棟,是潮汕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每逢重要節日或家族慶典,祠堂里便會舉行祭祀儀式,家族成員齊聚一堂,緬懷祖先,傳承家族文化。祠堂內精美的木雕、石雕、嵌瓷等裝飾,展示了潮汕傳統建筑工藝的高超水平,也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參觀,了解潮汕的宗族文化和歷史。汕頭小公園的街道,條條通向曾經的繁華。廣東春節汕頭小公園哪家好
小公園的老墻,斑駁陸離見證風雨滄桑。廣東短途汕頭小公園活動簡介
近年來,汕頭對小公園開埠區進行了保育活化,以 “微更新”“微改造” 和 “繡花” 功夫,讓這片老城區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2016 年 8 月,小公園保育活化試點修繕工程啟動,同年 10 月,小公園中山紀念亭按 早的原始尺寸啟動重建。重建后的中山紀念亭采用從緬甸運來的有著 “千年不腐” 之名的柚木作為內部木結構材料,且采用榫卯結構修建,整個亭子無須使用一顆釘子。2017 年,重建后的中山紀念亭正式對外開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打卡,成為了小公園的熱門景點之一。廣東短途汕頭小公園活動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