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虛擬電廠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成果斐然。2021 年 12 月,網地一體虛擬電廠管理平臺上線,南網總調和深圳供電局調度機構均可直接調度,實現可調節負荷全時段可觀、可測、可調。2022 年 8 月,國內虛擬電廠管理中心掛牌成立。截至目前,深圳虛擬電廠管理平臺接入規模超過 265 萬千瓦,調節能力相當于兩臺中型火電機組,接入 45 家虛擬電廠運營商,涵蓋建筑樓宇空調、新能源汽車、5G 基站等 9 類共計 3 萬多個分布式資源。通過該平臺,深圳開展多次本地化精確響應,有效應對尖峰負荷,調節電量可觀。在今年國家能源局公布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典型案例中,深圳虛擬電廠管理平臺成功上榜,成為國內虛擬電廠建設與運營的先行典范,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經驗。虛擬電廠利用大數據分析,提高了能源發電和供應的智能化程度。佛山市常規售電要求
虛擬電廠正從區域試點邁向跨區域協同,廣深售電依托服務廣東、貴州、江西等地的網絡優勢,探索跨省資源調度模式。在負荷高峰時段,廣東的虛擬電廠可調用貴州的水電儲能資源補充電力;而江西的光伏余量則通過平臺輸送至廣東工業用戶,實現 “西電東送” 的靈活補充。這種跨區域協同打破了省間電力壁壘,讓能源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同時,統一的數字平臺確保了跨省交易的透明高效,通過標準化接口實現數據互通與結算自動化,為全國性虛擬電廠網絡的構建積累了 “廣深經驗”。東莞市企業售電交易流程虛擬電廠采用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經濟性。
虛擬電廠在保障供電可靠性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廣深售電整合的分布式資源可在電網故障時快速補能,成為 “應急電力后備軍”。深圳某數據中心接入虛擬電廠后,曾在電網停電時,通過平臺調度周邊儲能項目供電 3 小時,避免數據丟失損失超百萬元。系統響應速度達毫秒級,配合備用電源切換機制,供電保障率提升至 99.99%。廣深售電 7×24 小時監控虛擬電廠狀態,讓用戶在極端天氣或電網波動時 “用電不慌”。廣深售電虛擬電廠依托 AI 與大數據技術,實現全自動化智能交易與調度,技術實力行業靠前。平臺通過算法預測電價走勢與用戶負荷,提前 24 小時制定儲能充放電計劃,廣東某企業應用后,交易決策準確率達 92%,避免人工操作失誤導致的損失。同時,數字孿生技術模擬虛擬電廠運行狀態,提前排查潛在風險,系統穩定性達 99.5%。廣深售電 30 年電力科研積累轉化為技術優勢,讓虛擬電廠從 “人工協調” 升級為 “智能自主”,大幅提升運營效率。
虛擬電廠的發展空間廣闊,潛力巨大。目前,全國虛擬電廠建設雖處于起步階段,但在政策推動、技術創新、市場需求等多因素作用下,發展前景十分樂觀。未來,虛擬電廠將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和平臺作用,為海量小規模、無法參與電力市場的分布式電源、可調節負荷、儲能等提供參與市場競爭機會,促進電力市場主體多元化。同時,隨著商業模式不斷成熟,將吸引更多企業參與投資運營,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成為推動能源進步、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力量 。虛擬電廠利用智能網聯技術,實現清潔能源的優先消納。
跨經營區電力交易在多層級電力市場體系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跨經營區電力交易協同運作的市場組織和管理模式持續保障電網安全運行和市場平穩運作,有利于實現兩大經營區的市場深度耦合。”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姜楠認為,這能夠為全國層面的制度和規則的規范化制定提供實踐基礎,推動電力資源的時空價值得以在更大市場上被發現和確認,并創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今年,我國已開展多輪次跨經營區試點電力交易。3月,廣西5270萬千瓦時綠電送入上海,6月,華北、東北、西北和蒙西地區共3095萬千瓦時綠電送入廣東,并在5~6月南方電網供需偏緊時段,實現依托閩粵聯網工程華東支援南方200萬千瓦滿送。虛擬電廠是未來能源系統智能化轉型的重要技術支撐。廣州市企業售電代理
虛擬電廠通過電力市場的合理運作,促進了能源資源的合理配置。佛山市常規售電要求
依托廣東虛擬電廠參與電能量市場交易的政策東風,廣深售電構建的虛擬電廠平臺成為企業用電轉型的推薦選擇方案。南方能源監管局推動分布式資源以聚合商模式參與現貨市場試點,而廣深售電憑借 30 年電力經驗,已整合近千家企業的儲能、光伏資源,形成規模達數萬千瓦的調節能力。用戶加入后,可通過平臺在現貨市場低價購電,在電價飆升時出售儲能電力,如深圳某工業園通過該模式,在 2024 年夏季用電高峰單月套利超 8 萬元。政策支持 + 市場機制雙重驅動,讓虛擬電廠從概念變為 “看得見的收益”,廣深售電全程協助用戶對接政策、合規交易,搶占政策紅利先機。佛山市常規售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