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模具到奇跡:探索玻璃鋼雕塑的創作全過程(中)
上一篇介紹了玻璃鋼的原形設計與白膜制造,這一篇將介紹玻璃鋼雕塑翻模與脫模,我們聯宏是提供設計、圖紙深化、制作、運輸、安裝一體的服務,所以包運輸和安裝。深圳聯宏藝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21年來我們一直深耕於雕塑造型與藝術科技領域的研究與生產。
二、 材料的重生:玻璃鋼成型(翻制)
模具準備: 徹底清洗模具內腔,仔細檢查缺陷并修復任何缺陷。然后均勻涂刷脫模劑一般是蠟或液體脫模劑,這是確保成品能順利脫模的基本步驟,通常需涂覆多次并拋光。
膠衣層涂刷: 在模具內表面涂刷一層有色或有特殊效果(如仿銅、仿石)的膠衣樹脂,一般是用作仿制類產品的。這層膠衣不僅賦予雕塑顏色和表面質感(光滑、啞光等),更重要的是作為保護層,提高成品的耐候性、耐化學腐蝕性和抗紫外線能力,并且還有著比仿制材料價格低的優點。
玻璃纖維增強層積: 這是賦予雕塑強度的關鍵步驟,不同比例的層積都會影響產品的強度,聯宏在此上總是下足材料,以確保產品的安全性。
樹脂調配: 將不飽和聚酯樹脂或其他樹脂等與固化劑、促進劑按特定比例混合均勻。比例和攪拌方式直接影響樹脂的固化速度、強度及性能,調配時需要迅速。不同企業有著不同的配方,但幾乎大差不差。
鋪覆工藝: 將裁剪好的玻璃纖維布鋪入模具中,用刷子、滾筒或噴槍將調配好的樹脂充分浸潤纖維材料。遵循“多層、多次、交叉鋪覆”的原則:
首層通常使用細膩的表面氈,它能更好地復制模具細節并掩蓋纖維紋理。
后續層使用強度更高的短切氈等其他材料,根據結構受力需要確定層數和克重。
鋪覆時需排除氣泡,確保樹脂完全浸潤纖維,無干斑、無分層。使用壓輥是去除氣泡的關鍵工具。
在關鍵受力部位可局部增厚或加入預埋件,使用鈑金材料進行結構加強。
固化: 鋪覆完成后,在適宜的溫度環境下等待樹脂發生化學反應并固化成型。固化時間受樹脂類型、環境溫濕度、固化劑用量等因素影響。有時會采用加熱(如烘房) 來加速固化過程。
三、 破繭而出:脫模與修整
脫模: 當玻璃鋼層完全固化并達到足夠強度后,就可以脫模了。利用模具設計時預留的脫模撬口、氣嘴等,小心謹慎地將固化好的玻璃鋼部件從模具中剝離出來。這個過程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技巧,避免損傷模具和產品。
部件修邊: 脫模后的部件邊緣通常帶有毛邊和多余的飛邊。使用角磨機、切割鋸、銼刀等工具進行打磨修整,使邊緣整齊。
合模線處理: 對于由多塊模具組合翻制的大型雕塑部件,其接縫處會留下合模線。需要用原子灰填補縫隙,并反復打磨至平滑,使其與主體表面渾然一體,去除接縫痕跡。
缺陷修復: 檢查玻璃鋼雕塑部件表面是否存在氣泡、干斑等缺陷,使用原子灰或樹脂膠泥進行填補,再進行打磨。
這一篇介紹了玻璃鋼雕塑翻模與脫模,下一篇將介紹玻璃鋼的組裝以及工程結構的強化(使產品能穩定的屹立在目標場景之中)還有產品的表面細節處理與效果上色。深圳聯宏藝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21年來我們一直深耕於雕塑造型與藝術科技領域的研究與生產。我們堅持“設計驅動技術”理念,推動傳統標識行業智能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