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恒白酒在度數方面有多種選擇,常見的有42°和53°,不同度數有著不同的口感魅力。42°的漠恒白酒,入口綿甜,酒液柔和,適合不太能接受高度酒刺激的人群。它的爽勁口感隨之而來,能讓人感受到清香型白酒的清爽,蘋果香韻在口中慢慢散開,飲酒體驗較為溫和。53°的漠恒白酒則更加醇厚濃烈。這個度數被認為是白酒的黃金度數,酒精分子與水分子結合緊密。入口能感受到強烈的醇厚感,清香更為濃郁,酒的勁道十足,適合喜歡高度酒的酒友。無論是哪個度數,漠恒白酒都能將清香型白酒的特點與度數相結合,讓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喜好,享受到不同度數帶來的獨特口感。匠心藏于漠,醇香恒于心一一漠恒酒業。內蒙古漠恒高粱白42度清香型
在漠恒,溫度計是比酒曲更重要的“工具”。發酵車間的電子屏上,3000口地缸的實時溫度一目了然,一旦偏離28-32℃的比較好區間,系統會自動報警;蒸餾時,出酒溫度必須穩定在35℃,確保風味物質不揮發;甚至連儲酒窖的溫度,都精確到±1℃。這種對溫度的偏執,是“恒”的科學表達一一傳統釀酒的“看經驗”,在這里已成“看數據”。質檢部長答:“傳統靠天,我們靠數據,但數據背后仍是那顆敬畏之心。漠恒投入百萬建成污水處理系統,釀酒廢水經處理后達到灌溉標準,用于廠區綠化;蒸餾后的酒糟制成有機肥,反哺高粱種植基地;連包裝車間的邊角料,都被回收制成飼料。這套“循環經濟”模式,讓每斤酒的碳排放比行業平均低20%。老板說:“我們要讓子孫后代還能喝到河套的好酒,就得先護好這片土地。”內蒙古漠恒高粱白42度清香型漠納萬象,恒釀一城酒香。
“恒”的背后,是人的堅守。當“國家釀酒大師”雷振河的名字與漠恒綁定,便注定了這家企業對品質的追求。這位原汾酒總廠總工帶來的不僅是“六凈工藝”“兩槎兩清”的標準,更是一種“恒”的匠道:從原料驗收時的親口品嘗,到發酵過程中的每日巡檢,再到基酒勾調時的反復比對,80歲的他仍堅持親力親為。而“漠”的地域特質,讓這份堅守有了獨特表達一一適應河套氣候的工藝微調,讓汾酒古法與大漠風情完美融合,成就了漠恒酒“綿柔厚長”的獨特風骨。
“釀糧食酒,做良心人”,這句刻在漠恒酒業墻上的話,是“恒”的底色。原料漲價時,有人勸用外地高粱降低成本,老板卻說:“河套糧才出河套味,不能省。”發酵期遇高溫,有人建議縮短天數,雷振河堅持:“工藝標準不能變,寧肯少產也要保品質。”這份固執,讓漠恒的酒成本比同行高15%,卻贏得了“放心酒”的口碑。在快利時代,“良心”二字,恰是很珍貴的“恒”。墻上那行字“釀糧食酒,做良心人”不是標語,是賬本:原料賬、時間賬、良心賬。以恒之釀,敬漠之魂。
《漠恒的“酒德”一一不欺客,不欺心》
在漠恒,有不成文的“酒德”:勾調時只用水和基酒,絕不添加香精;標注的度數與實際誤差不超過0.5度;哪怕是試飲酒,也要達到出廠標準。曾有經銷商建議“做一款便宜的勾兌酒走量”,被老板拒絕:“砸了‘漠恒’的牌子,賺再多錢也沒用。”這種“不欺客,不欺心”的堅守,讓“恒”字有了溫度一一它不僅是品質的承諾,更是處世的準則。喝過的人成了推銷員,他們說:“這酒不會說謊,第二天頭不疼。”良心是很貴的廣告,也是較耐久的。 恒守初心,釀就大漠真味。內蒙古漠恒玫瑰酒自飲
漠之廣袤,恒之醇厚,盡在漠恒酒。內蒙古漠恒高粱白42度清香型
內蒙古漠恒酒業有限公司,作為一家新興的白酒生產企業,自2022年成立以來,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湛的釀酒技藝,在白酒行業中迅速嶄露頭角。公司坐落于內蒙古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內,占地面積30畝,建筑面積22000平方米,于2023年6月建設,年產品質清香型白酒和肉蓯蓉酒等產品高達1500噸,于2023年12月底順利完成建設,總投資額達到7500萬元。漠恒酒業的釀酒歷史可追溯至2014年,與山西杏花村瓷汾酒業的合作經營,使得公司在釀酒技術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公司秉承山西汾酒的古法工藝,堅持"地缸發酵,純糧釀造"的原則,確保每一滴酒都散發著傳統與自然的韻味。發酵車間內,3000個甘肅地缸的埋設,以及地缸周邊填土的精心選擇,實現了"缸土同源,呼吸自如"的釀酒理念。主要原料選用河套地區的品質紅高梁,酒曲則采用甘肅麻豌豆和品質大麥,經過在山西的曲廠加工而成,保證了酒曲的純與好品質。
內蒙古漠恒高粱白42度清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