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芯片封裝類型-PQFP:PQFP是塑料方形扁平封裝,常用于大規模或超大型集成電路,引腳數一般在100個以上。該封裝形式引腳間距小、管腳細,需采用SMD(表面安裝設備技術)將芯片與主板焊接。這種方式使得芯片在主板上無需打孔,通過主板表面設計好的焊點即可完成焊接,且拆卸需用工具。PQFP適用于高頻使用,操作方便、可靠性高,芯片面積與封裝面積比值小。中清航科的PQFP封裝技術在行業內頗具優勢,能滿足客戶對芯片高頻性能及小型化的需求,廣泛應用于通信、消費電子等領域。中清航科芯片封裝創新,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定制化解決行業痛點難題。浙江貼片sop封裝
中清航科芯片封裝的應用領域-通信領域:在5G通信時代,對芯片的高速率、低延遲、高集成度等性能要求極高。中清航科憑借先進的芯片封裝技術,為5G基站的射頻芯片、基帶芯片等提供質優封裝服務,有效提升了芯片間的通信速度和數據處理能力,滿足了5G通信對高性能芯片的嚴苛需求,助力通信行業實現技術升級和網絡優化。中清航科芯片封裝的應用領域-消費電子領域:消費電子產品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設備等,對芯片的尺寸、功耗和性能都有獨特要求。中清航科針對消費電子領域的特點,運用晶圓級封裝、系統級封裝等技術,為該領域客戶提供小型化、低功耗且高性能的芯片封裝解決方案,使消費電子產品在輕薄便攜的同時,具備更強大的功能和更穩定的性能。ic芯片封裝廠芯片封裝防干擾至關重要,中清航科電磁屏蔽技術,保障復雜環境穩定。
為應對Chiplet集成挑戰,中清航科推出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合鍵合(HybridBonding)平臺。采用銅-銅直接鍵合工藝,凸點間距降至5μm,互連密度達10?/mm2。其測試芯片在16核處理器集成中實現8Tbps/mm帶寬,功耗只為傳統方案的1/3。中清航科研發的納米銀燒結膠材料突破高溫封裝瓶頸。在SiC功率模塊封裝中,燒結層導熱系數達250W/mK,耐受溫度600℃,使模塊壽命延長5倍。該材料已通過ISO26262認證,成為新能源汽車OBC充電模組優先選擇方案。
芯片封裝的散熱設計:隨著芯片集成度不斷提高,功耗隨之增加,散熱問題愈發突出。良好的散熱設計能確保芯片在正常溫度范圍內運行,避免因過熱導致性能下降甚至損壞。中清航科在芯片封裝過程中,高度重視散熱設計,通過優化封裝結構、選用高導熱材料、增加散熱鰭片等方式,有效提升封裝產品的散熱性能。針對高功耗芯片,公司還會采用先進的液冷散熱封裝技術,為客戶解決散熱難題,保障芯片長期穩定運行,尤其在數據中心、高性能計算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毫米波芯片封裝難,中清航科三維集成技術,突破高頻信號傳輸瓶頸。
芯片封裝的人才培養:芯片封裝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撐。中清航科注重人才培養,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內部培訓、外部合作、項目實踐等方式,培養了一批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公司還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設立獎學金、共建實驗室,吸引優秀人才加入,為行業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血液,也為公司的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芯片封裝的未來技術展望:未來,芯片封裝技術將朝著更高度的集成化、更先進的異構集成、更智能的散熱管理等方向發展。Chiplet技術有望成為主流,通過將不同功能的芯粒集成封裝,實現芯片性能的跨越式提升。中清航科已提前布局這些前沿技術的研發,加大對Chiplet互連技術、先進散熱材料等的研究投入,力爭在未來技術競爭中占據帶頭地位,為客戶提供更具前瞻性的封裝解決方案。中清航科芯片封裝工藝,引入納米涂層技術,提升芯片表面防護能力。上海芯片封裝代工廠
中清航科聚焦芯片封裝,用創新結構設計,提升芯片抗振動沖擊能力。浙江貼片sop封裝
針對5nm芯片200W+熱功耗挑戰,中清航科開發嵌入式微流道冷卻封裝。在2.5D封裝中介層內蝕刻50μm微通道,采用兩相冷卻液實現芯片級液冷。實測顯示熱點溫度降低48℃,同時節省80%外部散熱空間,為AI服務器提供顛覆性散熱方案。基于低溫共燒陶瓷(LTCC)技術,中清航科推出毫米波天線集成封裝。將24GHz雷達天線陣列直接封裝于芯片表面,信號傳輸距離縮短至0.2mm,插損低于0.5dB。該方案使77GHz車規雷達模塊尺寸縮小60%,量產良率突破95%行業瓶頸。浙江貼片sop封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