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維氏硬度計時,首先要做好樣品準備工作,確保樣品表面平整、清潔,無油污和氧化層,對于質地較軟的材料,必要時需進行拋光處理以提升測試精度。隨后,依據材料的硬度以及測試要求,合理選擇載荷,一般較軟材料選小載荷,較硬材料選大載荷。接著,將金剛石正四棱錐壓頭正確安裝到硬度計上,務必保證壓頭與樣品表面垂直。啟動硬度計,施加載荷并維持規定時間,通常為 10 至 15 秒。利用顯微鏡測量壓痕的對角線長度,一般需測量兩條對角線并取平均值。依據公式計算出維氏硬度值并記錄結果。為提高測試結果的可靠性,要在同一樣品上進行多次測試,取平均值。整個操作過程需嚴格遵循步驟,以保障測試數據的準確性與有效性 。進口硬度計搭載先進的圖像識別算法,壓痕測量分辨率達 0.1 微米,微小壓痕識別準確率接近 100%。德陽洛氏硬度計
布氏壓痕測量系統由多個關鍵部件協同組成。光學成像模塊是主體,包括顯微鏡、光源和攝像頭,負責將壓痕放大并轉化為數字圖像,光源的亮度和角度可調節,以確保壓痕邊緣清晰可見。圖像處理單元是系統的 “大腦”,內置標準算法,能自動識別壓痕的圓形輪廓,排除表面雜質和劃痕的干擾,精確計算直徑。顯示與操作面板用于展示圖像和測量結果,操作人員可通過界面進行參數設置、圖像校準等操作。部分先進系統還配備數據存儲與傳輸功能,可將測量數據導出至電腦,便于質量追溯和統計分析。貴州實驗室硬度計品牌全自動維氏硬度計內置多種標準算法,可自動計算并判定硬化層深度,適應不同材料測試需求。
洛氏硬度計的測量誤差可能來自多個方面。工件表面粗糙度不合格,有劃痕、油污等,會導致壓頭接觸不穩,影響測量結果。儀器放置不水平,會使載荷方向偏移,造成誤差。壓頭磨損或損壞,如金剛石圓錐體頂角變化、鋼球變形,會改變壓痕形狀,導致硬度值偏差。載荷不準確,初載荷或主載荷不符合標準,也會影響測量精度。此外,操作人員讀數錯誤、加載速度過快或保持時間不足等操作不當,也是誤差的重要來源。綜合來講,倒置洛氏硬度計測量誤差的主要原因有:試驗力(載荷),測深傳感器,同軸度(平行度),壓頭等主要方面。
顯微維氏自動測量系統操作簡便,降低了對操作人員的技能要求。通過觸摸屏或鼠標即可完成參數設置,系統內置常見材料的測試方案模板,如鋼材、陶瓷、半導體等,新手只需選擇對應模板即可啟動測量。測量過程中,實時顯示壓痕圖像和硬度值,支持圖像縮放、標記等操作,方便操作人員觀察細節。軟件具備向導式校準功能,引導用戶完成物鏡倍率校準、壓頭對準等步驟,避免了手動校準的復雜流程。此外,系統支持數據導出為 Excel、PDF 等格式,便于報告生成和數據歸檔。維氏硬度計滿足全球各項標準,如:ASTM E 384,E92,ISO6507,GB/T4340等。
隨著工業智能化與材料科學的發展,硬度計正朝著智能化、多功能化、小型化的方向迭代,不斷拓展檢測能力與應用場景。在智能化方面,AI 技術的融入讓硬度計具備 “自主判斷” 能力 —— 部分硬度計可通過機器視覺自動識別壓痕邊緣,避免人為測量誤差;通過深度學習算法,設備還能根據歷史檢測數據自動優化檢測參數,適配不同批次的材料,進一步提升檢測精度與效率。例如,在批量檢測不同硬度的金屬零件時,AI 硬度計可自動調整壓力與壓頭停留時間,無需人工反復設置,大幅降低操作難度。瑞士杰耐GNEHM提供先進的硬度測試設備以及硬度測試解決方案。哈爾濱HR-150硬度計品牌
布氏硬度計滿足全球各項標準,如:ASTM E 10,ISO 6506,GB/T 231等。德陽洛氏硬度計
洛氏硬度計是通過測量壓痕深度來確定材料硬度的儀器。其工作原理是用一個頂角 120° 的金剛石圓錐體或直徑為 1.588mm 的鋼球作為壓頭,先施加初試驗力,再施加主試驗力,然后卸除主試驗力,用初試驗力下的壓痕深度增量來計算硬度值。測量時,先加初載荷將壓頭壓入材料表面,以消除表面輕微不平造成的誤差。接著加主載荷,使壓頭進一步壓入材料,保持一定時間后卸除主載荷,此時材料會有彈性恢復。儀器測量的是主載荷引起的塑性變形深度,以此計算出洛氏硬度值,數值越大表示材料越硬。這種方法操作簡便、效率高,適合批量檢測。德陽洛氏硬度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