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清潔利用技術升級,助力行業低碳轉型
作為我國能源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煤炭行業正在通過技術升級和創新,推動著清潔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從而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貢獻。隨著清潔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傳統的煤炭行業面臨著轉型壓力,但通過技術的進步和產業鏈的優化,煤炭行業正逐步走向綠色、低碳的道路。
在山西大同,一座現代化煤礦正在利用智能化綜采設備和高效洗選技術進行煤炭開采。通過這些先進技術,煤礦的生產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煤炭的產量穩步增長。此外,煤炭的質量也得到了改善,商品煤的發熱量比之前提高了10%以上,同時灰分、硫分等有害物質大幅降低,煤炭的清潔度得到了明顯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煤礦洗選過程中產生的煤矸石和煤泥等廢棄物,被有效地轉化為能源,部分用于發電,部分被用來制磚,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產業鏈。通過這一系列技術措施,煤炭的清潔利用得到了極大提升,為減少環境污染、降低資源浪費作出了貢獻。
在煤電領域,隨著超臨界機組和超超臨界機組的不斷應用,煤炭電力的熱效率得到了明顯提升。這些機組的熱效率可達到45%以上,相比傳統機組,其能耗降低了約15%。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煤炭電廠的生產效率,還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排放,有助于減緩全球變暖的趨勢。此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也在煤電項目中逐步得到推廣和應用。例如,某電廠的碳捕集項目,年捕集的二氧化碳量可達到30萬噸,這些二氧化碳被用于油田驅油和化工原料的生產,既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又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根據統計,近年來我國煤炭的入洗率保持在75%以上,煤電行業的供電煤耗相較十年前減少了超過100克/千瓦時。這一變化充分說明了煤炭行業在清潔高效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通過不斷推動煤炭清潔利用技術的創新,傳統的煤炭行業逐漸轉型為一個更加環保、節能的行業,這不僅延續了煤炭作為基礎能源的重要地位,也為我國的能源結構優化、低碳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盡管面臨著全球綠色能源轉型的大背景,煤炭行業通過持續創新,依舊能在低碳時代煥發活力。這些技術進步不僅提升了煤炭的使用效率,也為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鑒經驗。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和政策的支持,煤炭行業有望在滿足能源需求的同時,進一步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