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光伏開發熱潮興起,助力鄉村能源結構優化
縣域在鄉村能源轉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分布式光伏開發的熱潮正在加速推進。大規模的縣域光伏項目建設,不僅改善了能源結構,還為鄉村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在山東德州某縣,整縣分布式光伏開發項目已覆蓋120個行政村。項目通過租賃農戶屋頂和荒坡荒地建設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達15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8億千瓦時。發電電力首先供應縣域內農村居民和中小企業,剩余電量并入電網,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當地農戶通過屋頂租賃獲得收益,同時可享受低于市場價約10%的電價優惠,村集體也參與項目運營,獲得穩定收入。這種模式不僅改善了能源使用條件,也增強了鄉村經濟活力。
河南、河北、江蘇等地也在積極推進縣域光伏建設。今年上半年,全國已有超過800個縣域啟動整縣光伏開發試點,累計建成項目裝機容量達到25吉瓦,占全國分布式光伏總裝機容量的約18%。部分縣域結合農業和旅游資源,創新“光伏 + 大棚”“光伏 + 鄉村旅游”等多樣化項目,實現經濟與生態的雙重收益。通過光伏建設,農業生產、休閑旅游和清潔能源有機融合,為鄉村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點。
縣域光伏的發展不僅改善了能源結構,還推動了就業和收入增長。當地居民參與光伏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可獲得長期穩定收益,同時光伏發電的清潔屬性降低了鄉村用能的碳排放,為鄉村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光伏電力在本地消納,有助于減少對外部能源的依賴,提高能源使用的自主性和安全性。
隨著技術進步和項目經驗積累,縣域光伏建設正在向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方向發展。通過儲能、智能調度等手段,光伏發電可以更好地滿足農村用電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未來,縣域光伏有望成為推動鄉村綠色經濟、改善生活條件和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力量,為鄉村振興和生態建設提供可持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