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杭州市光儲產業會展論壇報名專線——AsiaPVES
一、國家政策密集出臺,錨定儲能規?;c市場化方向 國家層面近期發布多項政策,為儲能產業劃定發展路徑,既明確規模目標,也細化機制設計,推動儲能從“輔助配套”向“市場化資源”深度轉型。 9月8日,國家發改委對外發布《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率先清晰劃定儲能成本的歸屬邊界——抽水蓄能電站、新型儲能電站及電網所屬電廠的成本費用,均不得計入輸配電定價成本。該辦法將于2025年11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10年。這一規定延續了2021年以來的政策導向,進一步強化儲能的“市場屬性”,一方面避免電網企業將儲能投資成本轉嫁至全體電力用戶、推高電價,另一方面也倒逼儲能行業探索更靈活的盈利模式,引導資源向電力系統較急需的環節配置。 4天后,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需達到1.8億千瓦以上,直接帶動項目投資約2500億元。方案從“電源側、電網側”雙維度明確應用重點:電源側鼓勵沙漠、戈壁、荒漠新能源基地配建儲能,推動煤電機組與電化學、飛輪等新型儲能聯合運行,甚至支持利用退役火電廠場地建設儲能;電網側則聚焦負荷密集區、新能源匯集區等關鍵節點,推進獨、立儲能電站建設,并試點構網型儲能在高比例新能源電網中的應用,提升系統穩定性。此外,方案還提出完善容量電價機制與可靠容量補償機制,為儲能調用頻率與調度適應性提供保障。 同日,兩部委還發布《關于完善價格機制促進新能源發電就近消納的通知》,針對新能源就近消納項目推出差異化電價政策。要求項目年自發自用電量占總可用發電量比例不低于60%、占總用電量比例不低于30%(2030年起新增項目提至35%),并實行“按容量繳納輸配電費”模式,下網電量無需繳納系統備用費及輸配環節電量電費。這一機制為新能源與儲能協同就近消納降低成本,進一步開啟分布式儲能應用場景。
二、地方探索多點開花:清理閑置項目,創新服務模式 在國家政策框架下,地方結合自身能源稟賦展開針對性實踐,既有對存量項目的減輕化管理,也有對新業態的“破冰”嘗試。 山西省近期針對儲能項目“圈而不建”問題發力整治,省能源局下發《關于加強新型儲能項目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對8月底前未開工、一年內未建成并網的項目全方面梳理并提出調整出庫意見;同時明確入庫項目需在6個月內實質性開工、12個月內并網,且并網后5年內不得擅自轉讓,以此釋放電網接入資源。據較新公示,2025年第三季度山西擬調整入庫67個新型儲能項目(容量約13.2GW/23.8GWh),調整出庫20個項目(容量約1.01GW/2.02GWh),通過“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提升項目落地效率。 重慶則在儲能服務模式上實現區域突破。9月1日,重慶電力調頻輔助服務市場轉入結算試運行,成為華中區域率先實現“獨、立儲能常態化提供調頻服務”的地區。針對本地電網規模小、外來電占比高、水電季節性波動大的特點,這一模式有效補充了系統調頻資源,既激發了獨、立儲能的商業活力,也為區域能源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市場經驗。 湖北省也于近期公布2024年第三批新能源項目名單,32個項目總裝機達2226MW(含30個風電項目、2個光伏項目),且多個項目明確配置構網型儲能,如遠景襄州黑龍集50MW風儲一體化項目、湖北大悟東新鄉100MW風電項目(一期)等,標志著構網型儲能在地方新能源項目中的應用逐步常態化。 此外,青海、江西兩省落地“136號文”地方細則,明確新能源項目容量補償與電價標準。青海對扶貧、平價光伏等項目實行0.2277元/kWh的機制電價,“金太陽”項目按0.3127元/kWh執行;江西則規定集中式新能源機制電量上限80%、分布式100%,光伏扶貧項目按煤電基準價0.4143元/kWh結算,并明確2025年10月啟動率先增量項目競價,為存量與增量新能源項目提供清晰的電價指引。 三、技術突破與市場監管雙發力,筑牢產業發展根基 本周儲能領域既迎來技術層面的“率先性試驗”,也面臨市場規范的“強監管信號”,二者共同推動產業向“安全、高效”方向邁進。 9月,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完成全國率先“儲-光-火”聯合黑啟動試驗,創下多類型電源協同恢復的新紀錄。此次試驗以煙臺祿山龍源220千伏構網型儲能電站為重要啟動電源,先后成功啟動阜山龍源光伏電站、國家能源蓬萊發電有限公司的跟網型儲能電站與火電機組,終實現試驗系統平穩并入主網。試驗覆蓋70千米范圍內的1座500千伏變電站、3座220千伏場站及4條線路,率先驗證了構網型儲能遠距離啟動光伏、火電等多類型電源的穩定性,為新型電力系統故障恢復能力建設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與此同時,行業監管力度持續加碼。國家稅務總局近期披露兩起鋰電領域偷騙稅案件,其中深圳市道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通過將不可退稅的“鉛酸蓄電池”冒充可退稅的“鋰電池”出口,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1.49億元。目前涉案企業已被追繳退稅款并處罰款1倍,19名涉案人員分別被判處3年至12年6個月不等有期徒刑。這一案件為儲能上下游企業敲響警鐘,凸顯監管部門對新能源領域稅收征管的嚴格態度,助力行業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在過去一周的儲能產業動態,既體現出政策驅動下“規?;?、市場化”的重要方向,也展現了技術創新與規范監管的協同發力。 從國家層面的1.8億千瓦裝機目標,到地方的項目精細化管理,再到“儲-光-火”黑啟動等技術突破,儲能正從單一輔助工具向多元價值載體轉變。 AsiaPVES第二十屆亞洲光儲創新論壇(時間: 2025.9.24-26 杭州.水博園),通過“展覽+論壇+對接”的立體化模式,深度鏈接產業鏈上下游。展覽集中展示行業前沿產品與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了技術交流與市場拓展的高效平臺。涵蓋政策解讀、技術創新、市場趨勢等核、心議題,邀請行業專、家學者與企業領、袖展開深度對話,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隨著機制持續完善、技術不斷迭代,儲能將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動“雙碳”目標實現中發揮更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