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工程師是從事建設工程及設施全生命周期三維數字模型創建、應用與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需掌握BIM技術軟件,并具備相關管理、法規知識及建模能力 [4]。該職業涵蓋建筑、結構、機電、造價等十余個專業方向。2018年國家郵電通信人才交流中心發布《關于開展全國BIM專業技術等級培訓考試的通知》,建立BIM專業技術等級考試制度,要求報考者提交學歷證明等材料,考核技術應用與管理能力 [1] [3]。我國BIM技術發展始于政策推動,2016年《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明確要求2020年末實現企業BIM團隊一體化應用。此后多地政策由鼓勵轉向強制,推動BIM技術在設計、施工及運維環節的深度應用高校BIM教學聯盟成立,首批23所院校參與課程共建。上海設計階段BIM模型技術指導
2025中國國際BIM技術博覽會于8月12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啟幕,本屆展會以"數字建造·智慧協同"為主題,展覽面積突破8萬平方米。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在開幕式發布了《BIM技術應用成熟度白皮書》,指出國內設計階段BIM應用率已達89%,較2020年提升37個百分點。主展區特別設置"新基建專項展",集中展示BIM與5G基站、城際高鐵等新型基礎設施的融合應用。值得注意的是,主辦方采用BIM+VR技術搭建了線上云展館,實現展位三維導航與展品交互式查看功能,首日線上用戶訪問量即突破12萬人次。蘇州結構BIM模型咨詢報價某產業園項目通過BIM運維平臺實現設備資產全周期管理。
目前,BIM模型的創建,大多是基于圖紙進行三維轉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設計過程中的錯漏補缺等問題,但是由于模型攜帶的信息都是圖紙上呈現的,其應用有限。為了對BIM進行更深入的應用,近年來,國家開始提出BIM正向設計。BIM正向設計以三維BIM模型為出發點和數據源,完成從方案設計到交付的全過程任務。在項目全過程中,利用建筑信息數據的傳遞集成,在全過程設計及項目管理中進行可視化溝通、三維協同、設計優化、綠色性能模擬與質量管控等應用,實現一模多用,減少重復性工作。
從BIM建模到用模,不是對BIM模型,進行某一階段的簡單應用。BIM用模的H心是利用建筑信息數據實現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簡單來說,就是一模多用。一模多用的目標是解決建筑工程實施過程中的信息斷層的問題,數據以模型為載體,在項目一個又一個階段進行中無損傳遞、累加。消除信息孤島效應,減少因補全丟失信息而出現重復工作,從而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和模型的應用率。一模多用的典型流程如下:方案模型深化出施工圖模型;施工圖模型深化出施工模型;施工模型深化出竣工模型;竣工模型深化出運維模型。住建部發文推進BIM技術在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應用試點工作。
BIM 的優化性體現在建筑工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過程中。通過運用 BIM 技術可以做更好的優化、更好地做優化。BIM 模型承載了建筑物的全過程所有的真實信息,包括幾何信息與非幾何信息。由于現代建筑物的規模和復雜程度遠遠超過各參與方的能力極限,BIM 技術對復雜項目提供了進行優化的所有可能性。例如,在建筑設計階段,可以通過 BIM 模型進行日照分析、通風模擬等,優化建筑的采光和通風性能,提高建筑的舒適度。在施工階段,可以通過施工模擬優化施工順序和資源配置,降低施工成本和風險。在運維階段,可以通過對設備設施的運行模擬,優化維護計劃,提高運維效率。某醫院建設項目通過BIM技術實現機電管線綜合排布零碰撞。徐州機電BIM模型供應商家
美國約72%的建筑公司已將BIM技術納入設計協同與施工管理的標準流程。上海設計階段BIM模型技術指導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筑學、工程學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建筑信息模型或建筑資訊模型一詞由Autodesk所創的。它是來形容那些以三維圖形為主、物件導向、建筑學有關的電腦輔助設計。當初這個概念是由Jerry Laiserin把Autodesk、奔特力系統軟件公司、Graphisoft所提供的技術向公眾推廣
2020年08月2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大力推廣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加快推進BIM技術在新型建筑工業化全壽命期的一體化集成應用。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共同建立、維護基于BIM技術的標準化部品部件庫,實現設計、采購、生產、建造、交付、運行維護等階段的信息互聯互通和交互共享。試點推進BIM報建審批和施工圖BIM審圖模式,推進與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的融通聯動,提高信息化監管能力,提高建筑行業全產業鏈資源配置效率。 上海設計階段BIM模型技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