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P療法:用自己的血修復運動損傷,真的有效嗎?
PRP(富血小板血漿)療法是通過提取患者自身血液中的血小板濃縮物(含生長因子如PDGF、TGF-β等),注射至損傷部位以促進組織修復的方法。其對運動損傷的效果因損傷類型、個體差異及診療方案而異:
1. 慢性肌腱病(如網球肘、跟腱炎):部分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顯示,PRP(尤其超聲引導下注射)對中長期(6-12個月)疼痛緩解和功能改善有一定優勢,優于安慰劑或皮質類固醇,但短期效果不明顯;對保守診療無效的患者可能是可選方案。
2. 軟骨損傷(如膝關節軟骨缺損):小規模研究提示PRP可能促進軟骨修復(如通過MRI顯示軟骨再生),但長期(>2年)效果仍不明確,常與微骨折術等聯合使用。
3. 急性肌肉/韌帶損傷(如拉傷、扭傷):現有證據多顯示PRP與安慰劑在恢復時間、功能評分上無明顯差異,可能因急性損傷自身修復能力較強,額外獲益有限。
影響效果的關鍵因素:
· 制備方法:血小板濃度(需達基線3-5倍)、是否活躍(活躍后釋放生長因子)、白細胞含量( leukocyte-rich PRP 可能更易引發炎癥);
· 注射技術:超聲引導可提高損傷部位靶向性;
· 患者特征:年輕、損傷較輕者效果可能更好;
· 病程:慢性損傷(>3個月)比急性損傷更可能從PRP中獲益。
爭議與局限性:
· 研究異質性大(如PRP制備標準、 outcome 指標不一致),部分研究顯示與安慰劑無差異;
· 長期療效(如>5年)缺乏足夠數據;
· 費用較高(約1000-3000元/次),且未納入醫保。
臨床應用現狀:
PRP,通常用于保守診療(物理診療、藥物)無效的慢性肌腱病或輕中度軟骨損傷;對急性損傷或嚴重撕裂(如跟腱斷裂)不推薦作為優先。
綜上,PRP療法對部分運動損傷有一定輔助修復作用,需結合損傷類型、患者情況及診療方案綜合判斷,仍需更多高質量隨機對照試驗明確其比較好適用場景。
廣州中興運動損傷專科醫院(簡稱中興醫院)是廣東省二級專科醫院,中興醫院在繼承牛氏中醫正骨療法的基礎上,貫徹“整合醫療”理念,構建了傳統中醫正骨、現代骨科診療、運動功能評估與康復有機融合的三大技術體系,能為就診患者提供集預防、評估、診療、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醫院年均接診量十多萬人次,服務范圍輻射粵港澳乃至全國。
圖源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