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級定位+高精度!電纜行波故障精確定位裝置技術解析|凱銘諾
電力電纜作為城市電網的“脈絡”,其運行狀態直接關乎供電可靠性。凱銘諾科技的電纜行波故障精確定位裝置,通過“云-管-邊-端”的架構設計和全流程智能化運作,實現了電纜從日常監測到故障定位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一、“云-管-邊-端”:系統架構的“四維立體網”
凱銘諾的電纜行波故障精確定位裝置采用分層架構,各層級各司其職又協同聯動:
(一)“云”層:
是系統的“智慧大腦中樞”,集成了故障診斷平臺、數據存儲模塊和手機短信推送功能,實現故障的智能分析、歷史數據的沉淀以及運維人員的實時告警。 這種架構讓系統既能在本地實現快速響應,又能通過云端進行全局化、智能化的故障研判。
(二)“管”層:
通過APN專門使用網絡和101/104協議,構建起數據傳輸的“高速公路”,確保監測數據和指令的高效、安全傳輸;
(三)“邊”層:
承擔數據預處理和本地決策功能,對“端”層采集的數據進行初步分析,過濾無效信息;
(四)“端”層:
由電纜故障定位裝置的傳感組件和監測主機組成,是系統的“感知神經末梢”,負責采集工頻電流、行波電流、電纜溫度等原始數據。
二、全流程工作:從“故障發生”到“人員處置”的閉環
凱銘諾電纜行波故障精確定位裝置的工作流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運維閉環,每個環節環環相扣:
(一)信號采集:
故障發生時,“端”層的傳感器同步采集工頻電流、行波電流、電纜電壓等多維度信號,這些信號是故障診斷的“原始證據”;
(二)數據上傳:
通過“管”層的101全協議接入自動化運維平臺,將采集到的原始數據實時上傳至“云”層;
(三)故障判斷分析:
云端的人工智能算法對數據進行深度學習和診斷,輸出故障線路、故障區間、精確位置等分析結果;
(四)故障告警:
系統將故障信息通過平臺彈窗和手機短信推送給運維人員,確保告警“零時差”;
(五)故障波形回溯:
運維人員可通過平臺查看工頻電流波形、行波電流波形以及詳細的分析結果,為現場處置提供“數據支撐”。 這套流程將傳統“被動巡檢”模式升級為“主動預警+精確定位”模式,大幅提升了故障處置效率。
三、多場景適配:復雜電網的“柔性解決方案”
針對配網電纜的復雜拓撲,凱銘諾系統提供了多場景適配能力:
1.電纜線路場景:
適用于變電所之間的長距離電纜線路,通過間隔5~10km部署監測終端,實現線路全段覆蓋;
2.多分支線線路場景:
針對帶有支線的復雜電纜網絡,系統可識別故障是發生在主干線還是支線,避免運維人員“誤判區域”;
3.不同安裝環境場景:
監測終端有兩種安裝形式,一種裝于電纜間隔內(需停電安裝),另一種裝于DTU柜內(可帶電安裝),滿足用戶不同工況下的安裝需求。 這種場景化的解決方案,讓系統能靈活適配城市配網的各類電纜布局。
四、技術價值:重塑電纜運維的“行業邏輯”
凱銘諾的電纜行波故障精確定位裝置從根本上改變了電纜運維的行業邏輯:
1.運維支撐層面:
在線精確測距定位技術強化了線路隱患及故障研判能力,將故障處置時間從傳統的“小時級”壓縮至“分鐘級”,大幅提升操作及故障處置效率;
2.配電自動化層面:
輔助支撐DTU終端智能化升級,彌補了傳統DTU以穩態檢測為主的信號類型單一問題,通過穩態、暫態及高頻行波信號的多維度采集,提升了配電自動化的實用化水平;
3.安全管理層面:
實現電纜線路運行狀態(負荷電流、絕緣隱患放電)的實時在線監測,讓“隱性故障”無所遁形,從源頭規避安全隱患。
結語
從行波測距的重要技術到“云-管-邊-端”的系統架構,凱銘諾科技的電纜故障預警與定位解決方案,正在重新定義電力配網電纜運維的效率與精度,為城市電網的可靠運行注入了“智能基因”。